尚品|中国湿地博物馆陈列展览改造提升:沉浸式互动体验,打造超现实艺术“场景”
2024-05-10

沿天目山路往西走,过紫金港路,在浓密的绿荫中有一座形似“UFO”的建筑,傲然屹立于西溪湿地东南角,这里就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经过半年的闭馆改造提升,近日,湿地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公众开放。本期尚品,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湿地博物馆,看看改造后的博物馆有哪些新看点吧!

图丨中国湿地博物馆

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0200平方米,是我国唯——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融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这次改造后,博物馆展厅面积由原来的7800平方米扩展至8500平方米,更新后的展览空间主要包含走进湿地厅湿地万象厅、只此西溪厅湿地洞天沉浸式数字展厅,另外设有2个专题展厅。

这次新改造的展厅里,最大的亮点是湿地洞天沉浸式数字展厅。天尚设计与知名影视团队携手,在不同场景中设置了动态水幕、360度互动数字展及180度巨幕,用科技和未来审美、文化和全球视角,将时尚和艺术融入到空间的展陈和交互设计中,完美传递“湿地”与“文明”的复杂关系,引导观众从文明的高度认识湿地,以正确的价值观利用湿地,为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图丨项目实景

通过镜面的重复反射,于咫尺之间创造广阔视野,该区域能够带领观众换一个视面思考湿地面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图丨项目实景

区域以动态数字内容为视觉中心,充分考虑观众拍照打卡的需求。投影的内容为水流冲击文字,不同的文字以活字的形式在其中起起伏伏,每一次活动都会更改其中含义,形成不同意义的词组或句子体现水育万物滋养文明的主题

图丨项目实景

这里是一个360度全沉浸投影空间,其影像主要表现湿地在各种人眼难以观察视角下的美景,同时多点互动感应装置将观众带入到了湿地从过去到未来的奇幻世界。天地之间,水陆之际,造化毓秀,万象更新,人们与一草一木私语、与一涧一石亲昵。在这里,人们是自然的一部分。

图丨项目实景

“生灵之境”作为“洞天”的核心装置,是整个空间的“天圆”部分,处于最中心位置,是时间内核的承载表现主体。内层“洞天”空间——“圆”,以 “生境之地”为主题在空间设计上,它象征着被人类文明分割起来的“保护区”,真正的自然在威胁之中被圈养起来,仿佛一颗“自然的泪珠”。在内容设计上,生境之地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带领观众了解湿地对文明的“浸润”和“塑造”,深刻感受“湿地之于文明”、思考“文明之于湿地”。当观众们走出这个“圆形洞天”,回到外层世界,再次面对文明和技术的环抱,将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图丨项目实景

整个结构巧妙的将空间中的承重柱体包裹起来,完成了一个最大直径的圆形艺术结构装置。其中,正面180°区域使用的巨幕尺寸长达32.5米,相当于3个IMAX电影屏幕的尺寸,可以说是目前博物馆界顶尖的沉浸感体验播放的影片《生灵之境》讲述了湿地与文明的链接,每一帧画面都相当震撼。

图丨项目实景

投影区域的对面为一组巨型二维码矩阵墙,每一个二维码均可扫描,扫描后可以获取一个湿地濒危物种档案。圆形结构的地面采用镜面反光材料,扩展空间纵深感。

图丨项目实景

“湿地之约”位于展览的尾端,接近观众动线的出口处,分为两部分,通过数字交互内容增加观众仪式感,引导观众情绪,进而增加观众认识湿地、守护湿地的意识和责任感。

图丨项目实景

曾经,湿地以其壮阔的生机,守护襁褓中的文明——没有湿地,人类文明无从谈起。现在,湿地仍在用自己的宽容,滋养成长中的文明——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的未来。

图丨项目实景

通过中央区域的数字内容交互装置,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与数字投影画面进行互动,从而完成签署湿地之约的神圣仪式,同时会有提示:“感谢您成为第XXX位湿地保护者。”

项目名称:中国湿地博物馆陈列展览改造提升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三标段

项目类型:装修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

项目地点:中国湿地博物馆

业主单位: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西溪研究院)

设计院所:天尚设计集团博展与公共艺术院

项目负责人:孙俊杰

主创设计团队:汪海、陈斌波、郑慧

设计时间:2023年8月

在当今展厅建设的领域里,设计施工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趋势。这种一体化模式不仅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更是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的核心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天尚通过建立紧密的设计与施工团队协作机制,强调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联系,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持续改进和优化,可以实现项目高效、高质量完成,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项目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图丨天尚案例


注:此为天尚集团原创,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