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路径,旨在实现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一个健全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城市自身的条件和因素选择城市合适的发展路线,为城市量身定做规划设计方案,而天尚集团作为一家具有强大实力和深厚底蕴的公司,正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选择。设计行业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去40多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成就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黄金年代。相关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全面爆发,一大批规划设计院蓬勃发展,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天尚集团是一家具有建筑、园林、规划、市政、水利等众多专业资质的大型企业,拥有诸多高端、专业人才的综合化设计团队,与多家中外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均进行过深度的合作交流,诸如美国AECOM、英国SATG、德国鲁格、国际城市设计(UDi)、中社科城市与环境规划研究院等等。
天尚集团作为一家已经成立超过16年的大型设计集团公司,拥有专业甲乙级资质22项,中标业绩6790项,大型荣誉123项。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多个设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EPC项目、城乡规划编制、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照明设计、水利设计、装饰设计等等,公司还具备了建筑、园林、规划、市政、水利、公路设计等众多资质,确保能够承接各类复杂的设计项目。
作为一家在多个设计领域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综合性设计企业,天尚集团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优质的服务质量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天尚集团一直秉承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中国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不断地做出贡献。
一般来说,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增长过程,是满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层次需要的过程。它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量的扩张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质的提高则表现为城市功能的加强,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发展模式不仅涉及城市自身的增长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对周围地区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以及在地区中地位作用和对周围地区“贡献率”大小的变化。由于不同的发展模式,很多城市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因此本文将探讨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其优劣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当下的发展需求和规划方向动态改变的,因此专业的规划人员将会根据城市的综合情况为城市量身定做其适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根据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一般可以将城市分为外延粗放型发展式和内涵集约型发展式。主要分类依据是城市的规模与其资源的利用方式,一般根据二者的关联关系和城市实现经济增长的不同方式比较就可以将一个城市准确归类。
外延粗放型发展式城市一般通过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城市边界、增加城市人口等方式来实现城市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但带来的好处是城市的高速发展,一般大城市的起步发展阶段都难免使用该模式来获得更高的城市发展效率。
从特点上来说,外延粗放型发展式城市的城市边界一般都会不断向外推进,大量农田、自然环境被占用,城市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往往缺乏集约性和高效性,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和资源的粗放利用,城市环境往往面临巨大的压力,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过快的城市发展速度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分化加剧等。
一般来说,外延粗放型发展式城市的形成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一些城市倾向于通过外延扩张来快速增加经济总量;又或者在一些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城市扩张的成本较低,因此更容易形成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也有可能是因为政府政策对城市发展模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一些特殊时期,政府可能鼓励城市通过外延扩张来实现快速发展。
外延粗放型发展式城市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影响,例如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长期的资源粗放利用和环境破坏将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制约,从而影响城市的长期竞争力。而且,由于社会问题凸显和环境压力增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社会不满和稳定风险。
与外延粗放型发展式城市相反,内涵集约型发展式城市是一种注重城市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强调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从特点上来说,内涵集约型发展式城市一般会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同时,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通过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减少污染排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此外,内涵集约型发展式城市一般也会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类城市一般也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关注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缩小社会差距,实现城市的包容性发展。
相比依托资源进行快速发展的外延粗放型发展式城市,内涵集约型发展式城市作为更优化的发展模式,会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和更难的实现路径。这一般要求城市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提高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并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推动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
此外,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完善公共服务,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生产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并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效应。通过加强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空间形态和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地理环境、人口增长等,这种变化的方式和规律一般被称作城市的空间增长模式。城市的空间增长模式有许多种,不同城市的空间增长模式可能因地理、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时,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城市的空间增长模式也可能发生调整和变化。
同心圆扩展模式,即摊大饼式扩展,是城市空间增长的一种典型模式,其核心特点是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各功能区域围绕中心区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一般同心圆扩展式的城市形成主要受到地形、交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平原地形下,城市各功能区不断侵入和迁移,形成围绕中心区的同心圆状结构。此外,城市人口增多、产业发展迅速、中心城区的活动增强和吸引力增大也是推动同心圆扩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这种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功能区域布局有序。各功能区域按照与中心区的距离远近形成不同的环带,如中心商业区、过渡带、工人住宅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等。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功能区域会不断侵入和迁移,形成新的同心圆结构。
同心圆扩展式城市的主要优点很多,例如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市中心地位突出,可能获得较高的集聚效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各区域围绕中心区发展,发展机会相对均等等等。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例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会不断增大,中心区因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而可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等等。
同心圆扩展式城市的典型案例包括成都、北京、沈阳等城市。以成都为例,其城市规划采用了同心圆模式,形成了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和通勤带等清晰的功能分区。这种规划模式有助于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轴间充填扩展式城市是一种特定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它主要涉及沿主要交通线路形成的多条指状区域之间的空间逐渐被填充的过程。特定城市在扩展过程中,沿主要交通线路例如公路、铁路等,形成两条或以上的指状区域,随着这些指状区域的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的空间(通常是椅角形或梯形地带)逐渐被填充,使得城市形态更加紧凑和连续,这种空间扩展模式被称作轴间充填扩展式。
轴间充填扩展式的城市一般以主要交通线路为导向,城市扩展沿交通线进行。随着指状区域的增长和轴间空间的填充,城市建成区逐渐变得密实。当某一区域的建成区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可能会开始新一轮的边缘扩展,形成新的指状增长轴。
该类城市的形成原因主要受交通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大运量交通线路的建成,为城市的轴向扩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城市内的经济活动在交通线路沿线集聚,形成多个经济增长点,随着这些增长点的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的空间会逐渐被经济活动和城市建设所填充。
轴间充填扩展式城市能够充分利用交通线路沿线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轴间空间的填充,有助于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此外,城市沿交通线路扩展,有助于减少居民和企业的通勤成本和时间。
然而,随着轴间空间的填充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压力可能会逐渐增大,导致交通拥堵问题加剧。城市扩展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而随着城市形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城市规划的难度可能会逐渐增大,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方案。
多核心扩展式城市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再仅仅围绕单一核心进行扩展,而是围绕多个核心区域形成多个功能中心,共同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这种扩展模式在当今大城市中尤为常见。
一般来说,多核心扩展式城市具有多个功能中心,包括中心商业区、工业中心、住宅区、教育区等。这些中心区域各自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结构。与单中心城市不同,多核心扩展式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分散。各个核心区域通过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相互连接,形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城市体系。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新的核心区域会不断产生。这些新区域往往依托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功能中心。
相比于单核心城市(一般为同心圆扩展式城市),多核心扩展式城市通过分散城市功能和人口,有助于缓解单一核心区域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整体宜居性。通过发展多个核心区域,这还有助于促进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而多元化的城市结构和高效的城市运转体系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举例来说,武汉市是由汉口、武昌和汉阳三个核心区域共同组成的多核心城市。这三个核心区域各具特色和功能,共同推动了武汉市的整体发展。汉口是武汉市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武昌则是科教文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而汉阳则以汽车制造和钢铁产业为主导。这种多核心的发展模式使得武汉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跳跃扩展式城市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连续地、有选择地在城市外围区域进行新的开发和建设,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或卫星城,从而推动城市的整体扩展。
跳跃扩展模式不是连续地向外扩展,而是选择性地在城市外围的某些有利地段进行集中建设,形成新的城市组团或卫星城。新开发的城市组团或卫星城一般会具备相对独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主城区的依赖程度较小。虽然空间上不连续,但跳跃式扩展的城市组团之间以及与主城区之间通常通过高效的交通网络保持紧密联系。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跳跃式扩展可能会持续进行,形成更多的城市组团或卫星城。
跳跃扩展模式有助于缓解主城区在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提高城市的整体宜居性。通过在新开发区域建设城市组团或卫星城,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跳跃式扩展有助于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分区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举例来说,在1980年代中期,福州城市发展政策向马尾区倾斜,于1985年以马尾镇为依托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其周边连片扩展,引发了城市建设用地以“跳跃式”跨过城市发展门槛外溢到外围区域,马尾区与核心城区形成了“一城一组团”的空间格局。这种跳跃式扩展不仅促进了马尾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福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根据我国城市/乡村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可以将城市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种类,分别是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公私合作模式。
政府主导式城市发展是一种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主要推动者和规划者角色的模式。即政府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手段推动城市发展。由政府制定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颁布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政策,有效推动创新要素向城市集中,营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环境。
这样做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城市的发展往往按照政府的规划蓝图进行,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可控性。政府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决定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方向。而且,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城市内部各区域、各部门的行政联系通常较为紧密,有利于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政府也能够集中调配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城市建设往往能够迅速推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方面。通过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可以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而且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能够确保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然而,政府主导发展的城市往往需要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来推动城市发展,可能会增加财政负担。而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决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决策失误的风险,进而影响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市场主导式城市发展是一种强调市场机制在城市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人口流动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市场主导式城市发展中,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自由流动和集聚,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政府主导模式不同,市场主导模式更多依赖于自下而上的民间需求和市场力量。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投资、创业等活动,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市场主导模式具有显著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动往往由市场需求驱动,具有明确的市场指向性和市场驱动性。这种创新动力不仅促进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一般来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得资源能够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配置和使用,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市场主导模式还更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市场需求的变化引导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此外,市场主导模式可以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然而,市场主导模式要求城市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如果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市场机制也存在失灵的风险。例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可能导致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或产生不公平现象。因此,在市场主导模式下,政府需要发挥必要的调控作用以防止市场失灵。市场主导模式下的创新活动虽然具有显著的动力但也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例如创新方向不明确、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可能导致创新活动失败或效果不佳。
公私合作式城市发展是一种将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共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合同等法律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一般可以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强调公私双方共同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并根据合同约定分享项目收益。这种机制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同时激励私人部门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公私双方通过长期合作,共同稳定和可持续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合作模式下,一般由政府公共部门负责政策制定、规划审批和监管等职能,而私人部门则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优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运营,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功率。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拓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融资渠道,这有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吴越阳 钟农评
注: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